英雄从不是踏着祥云降临,而是从人海中挺身。在医患关系备受关注的今天,这场发生在医院围墙外的救援,恰似一束穿透阴霾的光——当一位医疗器械工程师下意识用工号开启生命通道,当多学科团队为陌生患儿亮起绿灯,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个人善举,更是惠州六院医务人员的温情与责任。
2025年2月28日傍晚18:25分,岭南春寒未散。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学工程维修组组长龚新耀正与友人在家中品茶。楼下突然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是撕心裂肺的孩童哭喊。他推开窗——几米开外的马路旁,一个4岁幼童被重物压住,围观人群慌乱无措。
“快!救人!”龚新耀立即冲出门,友人紧随其后。
压在孩子身上的物体重逾1吨,孩子无助的哭喊声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刺耳,龚新耀与众人合力,小心翼翼地抬起重物,终于将被困的幼童解救出来。
18时28分,龚新耀抱着孩子冲进本院妇儿急诊大厅,并一路冲向急诊医学科。“您好!我是本院设备维修组的龚新耀,这个小孩在附近被重物压伤了,请开启绿色通道!“龚新耀与接诊人员做了简单的病情描述,急诊医学科、放射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立即为孩子畅通创伤绿色通道,并优先为孩子进行相关检查,龚新耀与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全程陪着孩子看急诊、做各项检查,以确保孩子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9时35分,经过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主任余金胜和急诊医学科张文广副主任医师的细致检查,孩子并未伤到骨头,但造成软组织挫伤,需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听到这个消息,龚新耀和孩子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随后在家长办理住院手续的过程中,龚新耀依然陪伴在左右,帮忙处理各种琐事,让孩子的家长感到十分温暖和感激。
看到孩子已妥当安置,龚新耀便默默离开了,他说:“换作任何一个职工都会这么做。”在惠州六院,这句话不是谦辞——过去一年,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全力推进的优质服务“百日行动”,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全面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在全院掀起了一股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热潮。医者仁心,早已从手术室延伸到人间烟火处。
此次事件再次彰显了社会正能量,提醒我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要勇于站出来,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龚新耀的行为无疑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激励着每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都能勇敢地站出来,为他人伸出援手。
通讯员 | 行政办 郭金璇
编 辑 | 郭金璇
审 核 | 梁洪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