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州六院感染性疾病科隔离病房内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救援。患者石先生因肺结核咯血而入院治疗,10月19日晚9点30分,石先生的病情突然恶化,伴随着剧烈的咳嗽,大量鲜血从口鼻喷涌而出。
当班护士赖慧婷迅速反应,赶到患者身边指导其深呼吸,同时清理呼吸道。然而,鲜血仍然不断涌出,患者很快陷入意识模糊,全身青紫,呼吸微弱,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都无法测出,情况危急至极。
面对如此险情,医护人员立即启动大咯血诊治流程,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急救措施。朱文通副主任医师、护士长及备班护士迅速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值班医护人员则积极给予止血、补液、导尿等救治措施,并安置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同时,医院紧急联系介入科医师和重症医学科孙海彬医师进行会诊协助抢救。他们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安置呼吸机,进行深静脉置管,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医护人员还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抢救进展。
经过60分钟的紧张抢救,感染病房医护人员与介入科医师紧密配合,使用呼吸机紧急护送患者转运至介入手术室。在介入手术室,梁国栋医师迅速为患者实施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术后,患者被送往重症医学科进行观察治疗,病情得到了良好控制。10月21日,患者转回感染科病房,目前正在康复中。此次抢救过程中,患者共失血约1500毫升,但整个抢救、会诊、转运及科室交接流程顺畅,医护配合默契,多科协作无间,使危急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这场生死救援不仅彰显了惠州六院在多学科联合救治疑难危重患者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体现了医院在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方面的及时性和流程的规范性。让我们为这些英勇无畏的医护人员点赞!
大咯血
一次性咯血100ml以上,在医学上就可定义为大咯血,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病症。出现大咯血,可以瞬间形成血凝块堵死气管,导致严重缺氧,而我们的大脑严重缺氧6分钟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人体内的血大概是人体重的8%左右,一般来说100—120斤的人,体内含有大概8到10斤的血液,也就是4000ml到5000ml,但如果人体失血量超过身体20% 或是1000毫升以上,就会出现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咯血的介入治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咯血的方法。它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到支气管动脉等靶血管,然后注入栓塞材料,如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等,堵塞出血的血管,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临床上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均可发生咯血,目前,随着微创技术及材料的不断发展,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已成为临床上公认的快速、有效的主要止血方法。
马燕,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1997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1999年在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从事感染科肝病科临床工作至今,2003年因抗击非典荣获惠阳区模范个人,同年火线入党。2006年在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进修感染肝病。2013年在惠州中心人民医院进修超声介入。2020年积极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工作,荣获惠阳区巾帼抗“疫”先进个人,惠阳医师奖。
专业特长:
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脂肪肝等急慢性肝病。擅长超声引导的肝病介入治疗,如肝脓肿,肝囊肿等。对结核病、感染性疾病、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社会任职:惠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惠阳区模范个人、惠阳区巾帼抗“疫”先进个人、惠阳医师奖
科研论文:
在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主持过两项市级科研课题。
朱文通,副主任医师,2011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毕业后在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从事感染科肝病科临床工作至今,曾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艾滋病国培班学习。2020年积极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工作。
获得荣誉: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感染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肝病委员会 委员
惠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协会 委员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教研室秘书
“惠阳区最美家庭”
惠阳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惠阳医师奖”
惠州第六人民医院“十佳青年”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优秀指导老师”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指导老师”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优秀指导老师”
专业特长:
擅长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发热查因等。擅长HIV的诊疗及HIV暴露后预防。对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急慢性肝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社会任职: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肝病委员会 委员;惠州市医学会感染病协会 委员。
科研论文:
在统计源期刊表发表论文。参与惠州市级科研课题1项。
通讯员 | 感染性疾病科 曾小容
编 辑 | 郭金璇
审 核 | 黎云呈
初 审 | 郭金璇
复 审 | 沈伟锋
终 审 | 梁洪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