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健康科普】管体重、强骨骼——守护您的骨骼健康

图片

图片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旨在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预防意识。2024年的中国主题定为“管体重、强骨骼”,倡导科学管理体重与强健骨骼的理念,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

图片



图片
什么是骨质疏松
图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诊断、可治疗的疾病 ,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图片


图片
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图片

①疼痛: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

图片


②脊柱变形:多在疼痛后出现,严重者可有身高变矮、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

图片


③骨折: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受到轻微碰撞、跌倒就易造成患者骨折。(常见的骨折位置:脊柱、髋部、腕部)。

图片



图片
哪些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
图片

根据不完全统计,以下人群患骨质疏松症的机率高于一般人,应提早预防:


①运动量少,不常晒太阳,长期卧床者;


②更年期后妇女、年龄增长者;


③大量摄取咖啡、茶、不当节食减肥者;


④长期饮食缺钙或偏高蛋白饮食者;


⑤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药、胃药等药物者。

图片


图片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图片

防治骨质疏松可以减少骨折风险、延缓骨质丢失、避免初次及再次骨折,以达到维护骨骼健康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合理膳食

骨骼维持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平衡的饮食,饮食结构注重荤素搭配,可选用健康膳食模式(蔬菜水果、鸡蛋和淡水鱼摄入高)、谨慎膳食模式(坚果、菌菇、海藻、海鲜和白色蔬菜摄入高,谷物类摄入低)、地中海膳食模式(较高的鱼类、橄榄油摄入,较低的红肉摄入),避免高脂膳食模式,合理控制体重。同时要加强肉蛋奶等优质蛋白及钙、维生素的摄入。成年人每日钙的推荐剂量为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其中牛奶、奶制品、虾皮、虾米、海鱼、猪牛羊骨、芝麻酱、豆类、豆制品、蛋类、核桃、花生、坚果等钙含量较高。建议每日至少饮用300ml牛奶来增加钙摄入量,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选择无乳糖牛奶。如果膳食钙摄入不足,可以口服含500-600mg元素钙的钙剂。成年人每日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为400IU,65岁及以上人群每日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600IU。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种类较少,如脂肪较多的野生海鱼和受阳光照射后的蘑菇,因此需要尽量通过阳光照射来获得维生素D,接受阳光照射时要求四肢暴露、不使用防晒霜、不隔玻璃、不打伞,照射时间为5-10分钟,每周2-3次。如若不能经常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则可口服补充维生素D。另外还可以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C、E、K等的食物。

图片


二、适量运动

运动是骨重建的决定性因素,负荷运动可增加骨量,预防骨丢失。鼓励进行多元身体活动,应进行包括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和平衡训练活动在内的多元身体活动。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广场舞、健骨操、慢跑、太极、骑自行车等;肌肉强化型身体运动包括推举杠铃、背部下拉、带负重背包的躯干伸展等;平衡活动包括顶书平衡走、踏步走直线等。运动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择,一般人群每周至少进行150-300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每周75-150min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此外每周还应进行2天或以上的中等强度或更高强度的肌肉强化活动、3天或以上的平衡活动。运动以用力不宜过大,不宜过快为标准。适当运动能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感,维持肌肉力量,肌肉力量的增加对于骨骼强健至关重要。

图片


三、避免极端增减体重

体重是影响人体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低体重、超重、肥胖均是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当体重过低时,骨骼承受的压力减少,容易导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相反,适度的体重有助于骨骼承受压力,促进骨骼健康。然而,当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失衡,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四、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骨密度等相关检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并进行干预。


五、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通讯员 | 临床营养科 邓涛

编 辑 | 郭金璇

审 核 | 黄  慧

初 审 | 郭金璇

复 审 | 沈伟锋

终 审 | 梁洪浪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订阅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