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超声导航,无痛前行:腰方肌神经阻滞告别疼痛

图片

近年来,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凭借其显著的优势,在临床麻醉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了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腰方肌阻滞(QLB)因其独特的临床应用效果,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并逐渐在剖宫产手术、胃肠道手术、泌尿手术等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在慢性疼痛治疗领域也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惠州六院麻醉手术中心对围术期患者的镇痛管理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科主任蔡剑波在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推动科室开展各类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全面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已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神经阻滞近400例,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VAS)评分。

下图为蔡剑波主任、邓海泽副主任医师为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右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神经阻滞缓解术后疼痛。

图片

腰方肌位于后腹壁深处,起于髂嵴的内侧缘,向上止于L1—L4横突和第12肋下缘。其周围结构复杂,包括腹侧的腰大肌、后方的竖脊肌群以及前腹壁肌群等。腰方肌被胸腰筋膜(TLF)和腹横筋膜(TF)所包裹,这些结构在维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胸腰筋膜(TLF)是从枕骨到骶骨的连续结缔组织,具有三层结构:前、中、后。腰方肌位于中层的前面,而前层将腰大肌和腰方肌分隔开。TLF的后层和中间层向外侧融合形成侧缝,连接腹横肌和腹内斜肌。这种结构特点使得QLB的注射能够准确到达目标区域,实现良好的镇痛效果。



图片

图片


在进行QLB操作时,患者需取侧卧位,患侧肢体向上并略屈曲。麻醉医生通过超声探头定位L4横突,并缓慢向头侧移动,以获得关节突、椎间孔和椎体的清晰声像。在椎体和关节突的浅层,可观察到腰大肌、腰方肌和竖脊肌的声像(三叶草征象)。随后,麻醉医生采用平面内进针技术,将针尖穿过竖脊肌或腰方肌,进入腰方肌间隙。在确认回抽无血后,注入适量的局麻药如0.4%罗哌卡因。患者全麻醒后,通常会感到患侧肢体麻木,且无明显疼痛不适,显示出QLB良好的镇痛效果。

图片

作为一种躯干神经阻滞技术,QLB已成为筋膜阻滞研究的热点。除了上述介绍的入路外,QLB还可通过其他穿刺入路实现T12—L2水平的皮肤感觉减退。与其他腹壁阻滞技术相比,QLB具有镇痛时间长、药物用量少、穿刺部位远离腹腔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惠州六院麻醉手术中心共有医务人员73人,其中麻醉医生27人、麻醉护士9人(专科护士1人)、手术室护士37人(专科护士1人)。麻醉医生中正高2人、副高3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14人,在现任麻醉手术中心蔡剑波主任带领下,近年来科室不断拓展临床麻醉业务,科研、教学及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年均完成手术室内外麻醉25000例,有力保障了淡澳地区150万常住人口手术麻醉医疗质量安全。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通讯员 | 麻醉手术中心 杨惠钧

编 辑 | 郭金璇

审 核 | 苏东文 

初 审 | 蔡剑波

复 审 | 沈伟锋

终 审 | 梁洪浪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订阅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