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眩晕”与影像科相关的那些事

图片

时常突然头昏眼花

无缘无故天旋地转

站都站不稳

图片


头晕这种感觉大部分人都出现过,因为“晕”的程度不同所以导致头晕后的感觉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头晕就是昏昏沉沉,头脑不清楚,头重脚轻。


事实上,头晕只是一个症状,是因为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眩晕实质上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脑出了问题,血压波动、贫血、冠心病,甚至感冒上火都会出现头晕症状,但大部分原因是与我们的耳朵有关。

图片


我们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而内耳中又有很多细小的结构,包裹耳蜗、前庭、半规管。这些器官掌控着我们的平衡,大部分病因位于内耳或前庭神经时称为周围性眩晕,也称耳源性眩晕。


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的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双侧前庭病等多种疾病,往往多需要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图为内耳解剖)

图片


外耳的病变可以直接的观察,但是内、中耳由于位置较深,往往需要借助影像检查才能进行诊断。常见影像检查主要为CT和MR两种检查方式。CT包括颞骨CT平扫、颞骨CT单期及双期增强检查。MR主要有内耳钆造影、颅底内听道成像等相关检查。

关于内耳的影像检查








颞骨CT平扫检查


该检查可以对听小骨、颞骨的骨质进行观察,发现相关的病变,是评估耳源性眩晕首选的成像方式。颞骨CT双期动脉增强检查应用更加广泛,能同时评估动脉、静脉及骨质情况,有助于发现与血管有关的病因。







内耳MR


该检查对前庭神经、邻近血管以及内、外淋巴液等组织结构进行评估。钆造影多通过中耳注射钆剂来观察内淋巴积水的情况,是现阶段唯一常规开展用于显示内淋巴积水情况的检查方式,多用于梅尼埃病的诊断;颅底内听道成像可以观察内听神经的形态,除外肿瘤性病变。





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一、颞骨CT检查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准备,检查前去除发卡、耳钉等金属,防止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检查时保持不动。


二、增强CT检查需要通过注射造影剂,达到血管显影的情况,需要进行提前准备,检查前尽量保持空腹。


三、MR钆造影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主要有中耳注射钆造影和血管注射钆造影剂两种方式,而中耳注射钆造影剂更为常用,这种注射方式并不会对听力产生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注射造影剂后往往需要平躺1小时,不做吞咽动作,并于24h后做MR检查。


四、MR颅底内听道成像,并不需要做特殊的准备。


图片
END
图片



供稿 | 放射科 黄晓斌  

审核 | 一审:吴慧忠  二审:沈伟锋

校对 | 一校:郭金璇  二校:梁洪浪

编辑 | 宣教室 郭金璇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删除

图片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订阅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