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
|
预约挂号 |
|
科室简介 |
|
科室简介 |
|
专家介绍 |
|
价格公示 |
|
就诊指南 |
|
-> 门诊指南 |
|
-> 出入院指南 |
|
-> 门诊坐诊安排 |
|
-> 妇、产、儿就诊指南 |
|
体检须知 |
|
健康科普 |
|
医患沟通 |
|
医保专栏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科普 > 内容 |
|
儿童预防接种 |
|
|
发布时间:2014-7-24 点击:5238次 |
|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危害儿童健康的一些传染病,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儿童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有麻疹、小儿麻痹症、结核病、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些病都比较严重,一旦染上,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的还会威胁生命,或留下后遗症,给个人、家庭带来不幸,给社会造成负担。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并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列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小儿麻痹糖丸、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一些大城市还把乙肝疫苗、乙脑疫苗也列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因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这是根据多年科学实践为依据而制定的,如百白破、小儿麻痹糖丸等,必须注射三次完成基础免疫、乙肝疫苗完成三次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宝宝的长大,身体内原有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还要进行加强免疫。儿童入托、入园、入学要凭有效免疫接种证。由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都是儿童集中的场所,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儿童健康,必须有群体免疫力。因此,儿童要凭有效的免疫接种证才能入托、入园和入学。儿童的免疫接种证是证明儿童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了预防接种,对一些传染病已有了免疫力,即使这类传染病出现了,也不易被传染,因为形成了群体免疫屏障,不会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因此,宝宝的免疫接种证应妥善保存。
不宜接种的对象:
预防接种不是对所有儿童都能进行的,有些儿童终身或暂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异常反应,甚至可产生严重的后果。
以下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生病不能接种,一般来说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如先天性缺丙种球蛋白血症,有过敏史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儿童,如风湿热、哮喘等;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尚未过检疫期的儿童,如麻疹或百日咳接触后未满21天、白喉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后未满7天的;患有急性传染病和恢复时期未满1个月的儿童;仍长期服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儿童。有发热,腹泻等一般不适的病儿;有肝,肾、心、肺脏器慢性疾病的儿童;情况没有解除之前,均不能进行预防接种。此外有活动性结核病、皮肤疾患或接种部位有湿疹者不宜接种卡介苗;有严重变态反应及惊厥病史者不宜接种百日咳疫苗。因此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说明孩子有无上述情况,以免发生意外。
接种疫苗后的反应:
正常反应
小儿接种后,一般在24小时左右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烧、头疼、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全身困倦等症状,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现象,一般都比较轻微,不用任何处理,2-3天即可恢复。个别反应较重的孩子可对症处理,如发热过高达38.5°C以上可用退烧药,又如局部红肿厉害的可用消毒纱布包裹、冷敷等。
异常反应
晕针:注射过程中或注射后数分钟,小儿突然出现头发晕、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冷麻木,甚至失去知觉,此时为晕针的症状。晕针多发生在精神较脆弱、接种前要给孩子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操作时(打针时)要轻,尽量减少病人疼痛。这样晕针基本上可以避免。若出现晕针,也不必慌张,把病人平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让其安静休息,可喂点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若数分钟仍无好转者立即给予皮下注射0.2-0.3毫升肾上腺素(1/1000浓度),并马上转送医院观察治疗。
|
|
|
|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
|
|